支付行业瘦身“类金融”业务 牌照进入“卖卖卖”阶段

尽管《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下称“非银支付新规”)还未正式落地,但行业开始进入类金融牌照“卖卖卖”的阶段。

上海证券报记者近期获悉,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银联商务”)旗下子公司北京银联商务有限公司(下称“北京银联商务”)正在转让一张支付牌照。至此,该公司总计有5张支付牌照正在转让。银联商务回应,此举主要是响应非银支付新规,进一步聚焦主业。

前些年,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启了多元化经营之路,除手握多张支付牌照外,还持有保理、小贷、保险经纪等类金融牌照。然而,多元经营易导致风险交叉传染等问题,且与当前非银支付聚焦主业的导向相悖。

记者获悉,银联商务还将清退所持有的商业保理、小贷牌照。市场分析人士预计,类似的支付机构也会跟进相关行动。

去“类金融”大幕开启

近期,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告显示,北京银联商务拟转让90%的股权,转让价格约为3.46亿元,转让方为银联商务和北京京融信达。

公示信息显示,北京银联商务成立于2002年7月,注册资金1亿元,于2011年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首批《支付业务许可证》,业务类型涵盖银行卡收单(北京市)、预付卡受理(北京市)、互联网支付(全国)。

银联商务2021年以来开始在市场上陆续挂牌出让控股/参股的支付公司股权。眼下,银联商务旗下还有4家持股支付公司在市场公开挂牌出售股权。

据悉,银联商务旗下全资控股的类金融控股子公司包括重庆中金同盛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同盛小贷”)与中金同盛商业保理有限公司。

据上海联交所云端平台“沪联天下”信息显示,中金同盛小贷控股权已于9月2日挂牌转让。

响应监管要求 回归主业

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银联商务清退类金融牌照之举,实为响应监管新规要求。

根据非银支付新规要求,支付机构同一法人不得持有两个及以上非银行支付机构10%以上股权,同一实际控制人不得控制两个及以上非银行支付机构。

结合天眼查和公开信息等梳理来看,银联商务全资、控股和参股的持有支付牌照的公司大约有11家,其中9家持股比例在20%以上。这意味着,按照新规,这9家公司股权都待整合。

“虽然条例还未正式实施,但一些原则已经开始执行。”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向记者表示,银联商务旗下已有5家公司主动申请牌照中止续展审查。

博通咨询高级分析师王蓬博认为,处置类金融牌照,一方面是部分支付牌照本身已沦为“鸡肋”,平台自身会选择有序退出;另一方面从合规层面来看,是监管要求越来越严格。

在分析人士看来,支付机构转让多张类金融牌照可能也参照了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202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将实质控制两类或两类以上的金融机构纳入办法监管。

记者根据工商注册等公开信息梳理来看,目前还有多家支付机构持有多张类金融牌照。王蓬博认为,银联商务作为头部机构,在合规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预计可能会有类似支付机构跟进。

整合、转让并非易事

处置所持有的牌照并非易事。

于百程认为,从近两年支付牌照的转让实例来看,接盘方主要是互联网头部企业和产业平台,为了完善生态而布局支付。

商业保理、小贷等牌照,也处于严监管之中:不仅审批严格,对接盘方资质要求也高。从近年来的公开交易来看,难度不低。例如,今年小商品城通过间接收购获得一张支付牌照,从启动到收购完成花了约3年时间,其间曾与10余家支付机构接洽和谈判。

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彭凯向记者表示,类金融公司的股权转让有两个难点:一是卖方存量业务的真实性和估值;二是如今统一监管后,实际上收购的隐形门槛相应提高。例如,网络小贷公司的股东要求就不低。根据监管规定,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

银联商务则表示,一段时期以来,公司陆续接触了数十家意向受让方。在挂牌交易流程完成后,公司将严格依据人民银行对支付机构的监管要求,履行主要出资人、实际控制人、公司名称等变更申请申报程序,最终结果以人民银行公告公示信息为准。

该公司还表示,在整合过程中,公司及相关子公司也将及时、持续做好客户告知与沟通工作,确保客户的静默迁移、业务延续、资金安全、市场稳定,继续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本文综合整理。发布者:pos139,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pos96.com/html/5565.html

(0)
pos139的头像pos139
上一篇 2022年9月5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5日

相关推荐